近期,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,洪涝灾害风险增加。面对汛情,掌握正确的自救和应对技巧至关重要。无论是居家、出行还是遇到突发状况,了解这些知识能最大程度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。
1. 密切关注气象信息:养成每日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,特别是在汛期,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。如手机上可安装专业气象APP,接收暴雨、洪水等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防范准备。
2. 做好家庭防护措施:居住在低洼地带或易受灾区域的居民,提前准备沙袋、挡水板等物品。可在门口砌好防水门槛,或设置简易挡水坝,阻止洪水灌入屋内。同时,检查家中电器设备、电路是否安全,必要时准备应急照明工具,如手电筒、蜡烛等,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饮用水、不易变质的食品以及常用药品。
3. 规划逃生路线:熟悉居住周边环境,提前规划至少两条逃生路线,了解附近的高地、安全建筑物位置。与家人商定紧急情况下的集合地点,确保在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、有序撤离。
1. 及时转移:若时间充裕,按照预定逃生路线,有组织地向山坡、高地等安全处转移。转移过程中,携带好重要证件、少量食物和水以及应急照明设备。
2. 寻找安全避难所:当洪水来得迅猛,来不及转移时,迅速爬上屋顶、大树、高墙等高处暂时避险。攀爬时注意自身安全,避免因慌乱而发生意外。在高处等待救援时,可利用色彩鲜艳的衣物、旗帜或哨子等发出求救信号,引起救援人员注意。
3. 利用漂浮物自救:如果周围有船只、木排、门板、木床等可漂浮物品,尽可能利用它们进行水上转移。在使用前,确保漂浮物牢固可靠,可将其捆绑在一起增加稳定性。同时,注意保持身体平衡,避免落水。
4. 避免危险行为:切勿盲目涉水逃生,洪水水流湍急,可能隐藏着各种危险,如被冲走、跌入下水道、触电等。不要在涵洞、立交桥低洼区、地下通道等地势较低的地方逗留。远离高压线塔、电线杆等带电设施,若发现高压线塔或电线杆倾倒,迅速远离,防止触电。
1. 谨慎行驶:在雨中驾车,应降低车速,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,注意观察路面情况。如遇积水路段,若不熟悉路况,切勿冒险涉水。可观察周围车辆行驶情况,或寻找防汛警示标志,判断积水深度。
2. 车辆进水熄火处理:一旦车辆不慎进水熄火,立即打开危险警示灯(双闪灯),迅速解开安全带,第一时间尝试打开车门逃生。若车门因水压无法打开,可尝试通过车窗逃生。使用车内配备的应急锤,敲击车窗玻璃边缘和角落等容易破碎的位置,破窗而出。切勿再次启动车辆,以免造成发动机严重损坏。
3. 等待救援:逃生后,尽快撤离到安全地带,并拨打110、119等报警电话,告知自己的位置和车辆情况,等待专业救援。在等待过程中,注意自身安全,避免靠近湍急水流和危险区域。
1. 保持警惕:身处室内时,密切关注外界动向,及时评估所处位置的安全性。与亲友保持联系,以低频率方式报平安,节省手机电量。
2. 切断电源和燃气阀:如家中进水,第一时间切断所有电源和燃气阀,防止漏电引发触电事故或燃气泄漏导致火灾、爆炸等危险。
3. 收集应急物品:收集手电筒、口哨、镜子、打火机以及色彩鲜艳的衣服等作为紧急时的信号物,以便在需要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。同时,寻找身边适合漂浮的材料,如木材、大件泡沫塑料等,加工成简易救生装置备用。
1. 注意饮用水安全:洪水过后,水源可能受到污染,切勿直接饮用生水。将水烧开后饮用,或选择瓶装饮用水。
2. 做好个人卫生:尽量避免接触洪水,如在外面接触到积水,回家后及时洗净身体。不要光脚蹚水,以防被水中尖锐物体划伤。若伤口接触污水,立即用碘酒消毒,避免用酒精直接接触大面积伤口。
3. 清理和消毒:洪水退后,及时清理家中垃圾,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,防止细菌、病毒滋生。同时,注意防蚊、蝇、鼠,避免疾病传播。
4. 关注身体状况:若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尽快就医,可能是因接触洪水或食用不洁食物引发的疾病。
面对汛情,我们要保持冷静,运用正确的自救和应对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汛工作,共同度过难关。